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胡建淼
我们党从中央层面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全面统一加强对全国法治工作的领导,这无论自建党以来,还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是第一次。这样做,充分表明和体现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会议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含了十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同样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有更新的理念、更高的境界、更重的使命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力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一)法治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实行法治的国家,才是一个有公信力的国家,才是能被人民信任的国家,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法治有助于让社会平和。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着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法治虽不能消灭冲突和矛盾,但它能通过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和法律途径,最大程度地将冲突和矛盾化解。
(三)法治能有效控制公权力的滥用。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公民合法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法治是公民权利的守护者。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尤其是基本权利,采用“法律保留”,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没有法律依据并通过正当程序,公民的权利不受限制和剥夺。
(五)法治是规则之治,体现良法善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法治是国家治理的理想方式。它让人们在规则中生活,让行为结果有预期并且可预期。
(六)法治有助于科学决策。法治保障民主决策、集体决策,从而实现科学决策。
总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利国利民,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强大。
(编辑/赵惠)